Skip to main content

此行莒光目的,是參與好多樣工作室2018年全新的藝術家駐村計畫「大浦Plus +」。雖然私心一直覺得名稱念起來頗有像電影「大佛普拉斯」致敬的相像,但貌似一群過著無所事事的波西米亞生活的藝術家,可是各有專長。與其說藝術家駐村,今年比較像不同領域專業工作者的駐島停留,主持人小白跟詹詹說,今年三月開始的大浦計畫分成駐村主題生活與換生活兩部分,他們分別住在五棟不同的老房子,展開兩三個月不等的大浦生活。

今年,首先開跑地方、風土的海島食材主題。小旅行的第一天,曾在不同船上流浪旅行的阿發,先介紹了大浦整體環境:以漁業為主的大浦最高曾經有兩百人,廟上方的廣場曾聚集妓院、鴉片館、雜貨店。一路上,專精於在各個小島上自力營生的她,與植病系出身、曾是聖文森農耕隊替代役的台北植物園丁科廷從頭開始,讓魚路古道上的火炭母草、馬蹄筋、雷公根、薜荔、黃花酢漿草、紫花酢漿草、黃鞍菜、椬梧、烏桕、羊蹄草、茵陳蒿、零餘子一一現形。其中,火炭母草葉子正面有明顯火燒的痕跡,故名;馬蹄筋與雷公根都是小草,差別在後者有著鋸齒狀外型;薜荔跟愛玉是同一屬,葉子表面光滑,背面葉脈清晰;紫花酢漿草的葉子大概比黃花大了1/3;零餘子是川七的粒狀莖芽。我們將這些植物帶回去,當場加上他們已經預先準備好以胡蘿蔔、白菜、萵苣等伴成的沙拉基底,搭配上以豆腐、大蒜、橄欖油、胡椒、薑泥製作的豆腐沾醬,爽口的滋味提升野菜的滋味。至於茵陳蒿與川七的零餘子,則試著自己回來做做看烘蛋與燉排骨湯的料理,也督促著回南竿做菜,借花獻佛。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