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同島一命 齊心抗疫」是一句改編自馬祖軍事標語牆的詞句,最近反覆出現在下至鄉民、上至國防部官方臉書的hashtag,成為網路熱搜關鍵字。有人認為它彰顯了國家人民齊心抗疫,有人則認為更迫切的標語是「台灣需要疫苗」,而非與當權者沆瀣一氣。所以,我們台澎金馬是否真自視「同島一命」?

「同島一命」最早出現於馬祖指揮官梁鳳彩視察的一段報導,典故可回推至1974年8月,馬防部政戰主任在迎接台灣訪問隊時說:「反共革命之戰,乃是復國建國的聖戰,亦是維護歷史文化,民族爭取生存的聖戰。因此,在前線的軍民都能同舟共命,確保馬祖。」同年度稍早,司令官夏超於上任一個月後在擴大月會上發表講詞:「馬祖是一艘救生艇,我們馬祖的軍民都在這艇上,我們只有同心協力,同舟共濟,才不致使這艘艇沈下去。否則沈下去了,沒有一個人可以活命的。」幾個月他又重複一次這種想法:「馬祖地區軍民同乘一艘船,大家必須同舟共濟、同舟一命,輕蔑犯匪,才能生存。」同島一命是島上所有人得與馬祖共存亡的意思,人的命運同島的命運相緊扣連,退無死所,確保馬祖。如果馬祖還在、人就在,如果島亡則人亡。

5月31日,在國民黨黨團提議、各黨團附議下,立法院通過有關金馬澎海空入境者全面普篩的決議,要求中央政府執行,同時金馬澎三地縣政府也宣布自隔日開始在碼頭機場實施該新措施。不料,隔日上午指揮官陳時中受訪指出三地命令違法將失效,應維持指揮中心所示「三個一致」,聽從中央的步調。即便立法院通過決議文,記者會上指揮中心仍僅針對有病徵旅客才在松山機場篩檢。新聞發布後,在馬祖主要的網路社群平台「馬祖資訊網」、「馬祖開講」等管道引起熱議,針對是否入境馬祖應全面普篩交鋒,除部分意見支持基於人權、普篩並不可行外,多數反對意見指出就算快篩有偽陰偽陽的疑慮,多一層檢驗,就對離島疫情是多一份把關。從5月16日首例有確診者遊歷馬祖足跡曝光開始,支持普篩的呼聲有增無減,5月30日在連江縣政府公布第四例確認者後,南北竿淪陷,許多揣測性小道消息達到高峰,在縣內各個人際網絡管道中流竄,馬祖人心惶惶。有盛傳醫院兩張負壓隔離床全滿,有盛傳接觸者變確診者個資被公布電話遭鄉親「問候」,有爆料台灣媒體隔離場所無人問診條件差(見下表)。此時,東引與莒光等離島決定自保立刻減班,從一周不固定加開兩艘共輸運近六百人的班次銳減一週一班,本島籍公務員與軍人暫停返台公出與休假。一位朋友便私訊我,問有沒有要考慮儘快打自費疫苗,「聽說縣立醫院負壓隔離病房已被佔滿」。另一個社區自出現確診者足跡,群組就不斷響起訊息通知,居民你一言我一語推論個案足跡,從住家到停車位置無一不問,更批評政府噴灑消毒劑做半套,「裝備很爛、消毒劑隨便噴」,有許多退休公務員更呼籲村內老人家多,應即刻全村村民普篩。

從BNT疫苗牽涉中國代理商問題爆發,在5月18日台灣即將發佈全國三級警戒的這一天,國台辦開始每日刊出發言人答記者問,表示支持「愿意尽最大努力帮助广大台湾同胞尽快战胜疫情」後,疫苗就不再單純是公共衛生問題。在國內,輿論主要分裂成相信國際現實,疫苗採購遭受中國多方干預,國產疫苗將有能力通過擴大試驗上市,彌補短缺劑量;另一方則相信政商勾結,疫苗國產研發是政治買辦炒作特定私利且品質堪慮,進口BNT疫苗是正道。

至於在馬祖,縣府公布第四例確診當日,馬祖資訊網站方立刻在快報下標「今天馬祖再新增確診1例,確診率超越全國 」,隔日社論中寫道訴求應立即恢復小三通,讓馬祖人接受中國疫苗。因為馬祖離中國近,人口少,福州市只要月按供應部分劑量,就能滿足四鄉五島皆達群體免疫的狀態,「只要馬祖力爭重啓小三通,不達目的絕不罷休,讓中央陷入道德困境,將成為一場只贏不輸的博弈,因為馬祖實際居住不到1萬人,比較起來,金門至今仍零確診,而馬祖是重災區,只需不到兩萬劑疫苗就能讓馬祖群體免疫,讓中央保住顏面,何樂而不為?」有馬祖支持者臉書換上「台灣需要疫苗」或「給我疫苗 其餘免談」的大頭貼框,其中一位在臉書推文開玩笑說,剛好鄰近的長樂正在馬祖15公里外建造離岸風力發電平台,與其巴望中央政府3000萬劑疫苗不知何時到齊,不如乾脆駛船前去施工平台當作臨時醫療站,還能比較快打到疫苗。

島嶼尺度與中國因素在馬祖人邏輯思維佔有重大比例。面對普遍性台灣傳媒與地方輿論不斷放送,帶動醫療系統崩潰的焦慮,馬祖的65歲以上高齡化人口占總人口比11.1%,與台灣其他縣市相比並不嚴重,但產業嚴重仰賴外地客的觀光產業,與普遍住商混合的三代同堂居住模式,即便常住人口密度低,生命安全的焦慮轉換成資源上的政治訴求,並以就近可與中國參照的形式爆發。中國疫苗實際功效與否非重點,而是一種近距離即刻可解決的方案手段,以自身島嶼縣與鄰近中國的優勢,達成島嶼安全的需求。

連江縣分成五個主要人居島,每個島平均面積不到6平方公里,約一個台北市大同區的大小,人口約12,000人,則是大同區的1/10。島嶼尺度的彈性賦予管制高度韌性,當馬祖本身島際交通斷航,所謂的連江縣即是回到過去戰地政務時期,進出縣內各島需要出港條才能放行。病毒代替水鬼與軌條砦,重新建立無形的灘岸封鎖線,島嶼縣重新破碎化。同時間,馬祖各島所處地理位置與政治情勢就與台灣本島有所差異。從小額海上貿易到宗教直航進香,馬祖以其海島倚靠福州的經濟生活圈在1949年前就形成,在戒嚴時期也以各種名目與形式持續,不曾斷絕,一直試圖在兩岸之間尋求突破。從福州互市、走私偷渡到投資貿易,這個百年歷史卻自治不過三十年的島嶼,正試著與以前壓迫他們的中央政府追溯平等待遇、修復正義同時,尋求平衡發展的自身定位。馬祖認識的中國,顯然比台灣來得片面,卻又比台灣來得真實。

在馬祖資訊網刊出社論不久,聯合報的整理報導便指出,馬祖至今仍是全國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地區(https://topic.udn.com/event/COVID19_Taiwan#section4674)。地方也有不同意見者指出,疫苗仍是專家評斷的科學過程,遵循政府規劃時程執行,馬祖遲早會運來所需的劑量,開放三通去施打沒有通過審查的大陸疫苗是因噎廢食。不過,相對的就馬祖應該全面普篩,全民施打疫苗,看法並沒有歧異。島嶼的脆弱性,一如生物地理學所證明的易於因棲地破碎分崩離析。

島國島國,「島」與「國」,兩者意象之所以能夠輕鬆的連結,在於島是一個四周為水環繞的獨立地理單位,當有一片更大的土地與人民當作參照時,島的獨立性浮現。南竿對比馬祖、馬祖對比台灣、台灣對比中國,這都凸顯意識的衝突與狀態,更容易以島嶼為集結。一種群島式的台澎金馬為一體的形而上地理想像,在一場封鎖移動的疫情中,馬祖呼聲為台灣本島官員忽視,台灣本島也成為馬祖無暇顧及的化外之地,擺在馬祖人心中的,便是馬祖本身地緣優勢能所帶來的突破。中國領土就在一水之隔的視線範圍內,馬祖人想躲也躲不掉。

2020年的台北雙年展以「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為主題,說明即使身處同一個時空,特權富商、極權領袖、南方原住民、物質科學家彼此對於星球的地緣政治與生態危機未來想像,卻可能大相徑庭。對於馬祖,或許都是台灣人,但在這場生命控管的戰役中,基於歷史經驗與地理位置,從國軍到當代馬祖與台灣對於「同島一命」的詮釋,這其中賦予島嶼的意義是不同的。戰爭時期的同島一命是為了反攻大陸才確保馬祖,抗疫期間的同島一命,齊心抗疫是為了人民自己。飛地理論指出,外飛地會超越地理限制,有關政治認同或社會歸屬而言,與母國心理距離更加接近。一場疫情卻已經證實,在這片後殖民的土地上,我們島嶼跟島嶼之間人與人的心理距離,仍深受我們所感知的一切物質條件與戰略情勢所左右。畢竟,真實世界的你我,不住在同一島嶼上。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