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裡又不是宮廟或家裡。」那天下午,當主管要求將春節擺飾一一拿下時,特別在對準了兩盞風燈的視線上說。
前天一早,一位熟悉面孔來到另個服勤點,是那位研究馬祖民俗頗負盛名的博士。此處並不是道路要衝,來到這裡的人們通常帶有特定轉乘目的,可這位ㄩ博士一身輕裝便服行頭,形非那些常見大包小包裝卸人生之徒。正要開口,與便裝襯托而顯得大大提袋中兩盞外露的風燈,不言自明。
博士轉往民俗的改良發明,早略為知悉,可實際成品也僅止耳聞。眼前這盞刻描細緻花樣的大紅喜氣風燈張開,手持燈籠的博士眉開眼笑,得意接受櫃台一排人員的齊聲稱讚,說著自己如何輾轉在中壢找著願意嘗試的年輕人,來回溝通著鐵絲的硬度、曲度與布面的防潑水兼透光設計,在四十種布料與三角數學計算間將傳統風燈實際脫胎換骨。
博士此行是為了推廣,兩盞分送櫃台,另答應改日再送五盞掛在隔壁店內。說這南來北往,求個元宵前的曝光率,免費。
那天下午,主管來了,卻氣沖沖地要求全部春節裝飾撤掉。雖然後來覺得放一兩個又很奇怪,又擺了些回去,但那兩盞風燈,再也沒掛上。
今天,博士又拿五盞燈來想掛在免稅店,結果那天答應的副理,說要等星期一公司的決定。
記得那天,他說原本是學者的他很靦腆,後來覺得還是要分享,抱持著這樣的心情努力嘗試幾次後,終於比較願意走出來,推銷自己的產品。
真心祝福他成功,許多人並不能那麼快理解,傳統文化就是生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