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廟

福州文廟俗稱聖人殿(ㄙㄟㄥˊ-ㄧㄥˋ-ㄋㄟㄥ^ /seing35-ing53-neing242),建於1851年咸豐年間,是福州的文化中心。孔廟前有個「文武官員至此下馬」碑,代表皇家諭令,至少從1190年金朝開始,中國各代朝廷就會建下馬碑,彰顯對孔子的尊敬*。大殿最大特色是屋簷兩側保有南方特有的丁掛斗底磚(台灣多稱穿瓦衫),也就是將瓦或磚穿孔,以竹釘釘上牆壁,這樣面對南方多雨的天氣,就萬無一失。

1949年後,文廟曾作為學校、商場、少年宮,面積縮小很多。2019年廟前廣場重建了每間孔廟都該有的萬仞宮牆照壁,出自《論語·子張第十九》:「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意思就是如果將學問比做高牆,孔子的學問就有萬仞高,不走進他的學問高牆,就不知知識殿堂有多麼美。

孔廟建築格局是固定的,大多引自論語或者史實,細節就有地方差異。曾經在台北孔廟擔任解說員三年,日治時期私設的台北孔廟各殿門門檻,就比明清時期官立的台南孔廟與福州孔廟矮得多。從前的導覽老師說:門就是一個人身體,門檻就是肩膀,踩門檻就是對主人的不敬。古代人長袍馬褂,過門檻必躬身提褲管,所以門檻越高,也代表主人身分地位越大。如果這個說法正確,連同三坊七巷在內的每間福州明清老屋,以前確實都住著達官貴人。

交通:地鐵1號線/2號線南門兜站E出口沿八一七北路步行2分鐘

*下馬石碑通常是漢滿文並列,滿文部分可以參考https://sites.google.com/view/taipeimanchu/man-zu-wen-hua/xia-ma-shi-bei

參考資料:

石磊磊(2018)。福州南門兜將建文廟配套綠地廣場。海峽網(3月14日),取自http://www.hxnews.com/news/fj/fz/201803/14/14750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