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記餛飩,以麵食與餛飩知名。各品項單一價大多是小碗40元、大碗60元的平民價格,是隱藏在夜市中的平價小吃。
當晚來福記的顧客,個人、朋友和家庭三兩成群,多是穿著圓領衫、連帽圓領衫,腳踩運動鞋、隨身輕便的本地客,但也有如我隔壁桌,特地下班就從台南趕來的上班族。雖然沒有明訂時限,在晚餐時段,店員會主動在用完餐的客人前收拾碗筷,委婉提醒用餐者後面的排隊人龍。因為是恰逢屏東舉辦全民運動會前夕,夜市人聲鼎沸。所以,即便八點半店家打烊時,外頭依舊有十幾個人試圖等候。
到訪時是晚上七點半,正是生意正好的時間。我推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引起店家的注意。問店家從台北初訪,有沒有什麼建議的品項後,按店家建議,選了蘿蔔麻醬麵、意麵,還有綜合了魚丸、餛飩與炸餛飩的餛飩湯。
福記的招牌料理是炸餛飩。第三代女兒表示,在阿公的年代他們家的炸雲吞就很出名,後續只調整過配方。除了炸餛飩,該店還售賣包著肉餡的小旗魚丸,標誌著這間店福州身世的隱藏線索。麵食部分,福記的品相則屬南部系的乾麵,顧客有三種選擇,無論哪一種,端上桌前店家都會再添白切肉片,以及肉燥。而特別之處在於,招牌的麻醬乾麵還能選擇湯麵的形式,至於我點的「蘿蔔麻醬麵」,則是是麵上再撒自製的蘿蔔乾。
搭配店內貼著的過往採訪剪報,出現在各大報導照片中的第二代老闆陳大境和我說,他已經不會講也不會聽福州話,只剩姐姐還會聽一些。如果父親還在世,今年應該已經要一百三十幾歲了。陳老闆回憶,他們這家店已經傳承到第四代,當年是從福建來的;而談到爸爸,他記憶中的形象就和李小龍一樣,特別是穿著上。所以,每當在電影上看到李小龍,都會想到父親。




聽完了陳老闆的說法,我不禁想起,覺得台灣的福州人,正和潮州人一樣,他們消失了語言,卻把食物(也就是沙茶,還有三山國王信仰)留了下來,成為台灣社會的一部分。
幸運的是,台灣還有馬祖人。
所以說,馬祖和福州沒有關係,他們確實沒有關係,一個是漁業社會,一個是省城中心。但說他們沒有關係,也不是沒有關係,福州話得以在台延續,正因許多在台福州人,依靠馬祖的鄉親,在台灣生了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