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麵店,以金華為名,但不在台北的金華街,搬遷到了潮州街上。過去在華光社區的榕樹下,第二代接手後,將招牌炸醬麵與過去的老地址烙印在店名上,但真正凸顯身份印記的,是這碗豬油乾拌麵。
豬油乾拌麵,又被稱為福州麵、傻瓜乾麵,據稱因為早年販賣這種乾拌麵的多是福州老兵,故而得名。光從捷運古亭站的羅斯福路轉進杭州南路二段,短短不到五百公尺,就有至少三家乾拌麵店。
許多乾麵店因為價格公道,簡單又上菜迅速,多是小黃司機的最愛。這家金華麵店也不例外,我人還沒走進店門口,一輛車就正正停著擋住麵館前的樓梯——不是黃色計程車,而是一台T開頭紅色車牌的Uber——讓我差點進不來。
人剛坐下,因此還搞不清楚店內東西南北時,卻先聽得一段熟悉的音頻。
「廿塊錢!(Nièk-toěy tsièng!)」 一位依姊說到。
「[年輕人見覺]豬油伓好食!料伓𡖯~」(Ty-iù ǐng hǒ-liek, làu ìng sâ~)另一位依姊開啟另一個話題。
靜靜地吃,感受空氣中的音頻之際,眼前點的乾拌麵以豬油和醬油為基底外,不同於其他乾拌麵還加了沙茶,讓麵吃起來剛好更有了「潮州」味(麵店旁剛好就是台北市潮州同鄉會),旁邊還有店家自炒的辣豆瓣醬,與沙茶混合另有風味。與乾拌麵通常為標配的蛋包魚丸湯則採用豬骨熬製,不過湯有經過處理清澈乾淨,咬下一口魚丸,鮮甜的內餡無須多說明就知道是福州味(後來有機會和老闆閒聊,才知道目前他們沒自己生產魚丸,但這間店確實曾專賣魚丸供人叫賣批售)。至於Google評論人人曰必點的油豆腐,內裡孔洞不多卻能吸飽滷汁的味道,加上兼具彈性的口感,樣樣做出簡單卻不平凡的恰到好處境界。

吃完,實在忍不住,和店內姐姐們用福州話閒聊,讓她們嚇了一跳,無意中拉近了距離。這四位不同時間來到麵店服務的姐姐們,卻共同地人人會講福州話,來自同一個家鄉,看來是感情緊密地超越親姊妹關係,與店主王老闆撐起了第二代的經營。
我和他們說著一些自己還知道的福州話,介紹自己在馬祖工作、一個也講福州話的地方,還偷偷說著自己剛剛都知道了他們在分享什麼樣的顧客情報資訊,「真有味!」(Tsing Ù-mêi!)我說。
「講野好啊!」姐姐們笑得合不攏嘴,歡迎我下次再來,我則有一種回到馬祖的錯覺。
「外婆還在嗎?」一位姊姊問。
「已經生去囉。」
「太可惜了,如果早幾年來,就可以讓她認識這裡了。」
這句聽起來像在宣傳自己店家的話,親切的語調卻更讓我覺得像是一種家人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