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引地勢陡峭,全島以台灣少見的閃長岩組成,孤懸海外缺乏閩江口沖刷造成地形陡峭,漁船至此遇到大浪東湧,東引因此得名。東引從明末開始就牽涉琉球國貿易與倭寇的戰爭。1905年,閩海關所轄四座的最後一座燈塔建立。因為一場英國輪船的沈沒,促進位在福州與三都澳間航道上常起霧的東引興建了燈塔。從燈塔的興建說明國際上的東引所位居的關鍵地位,從英國在上海與香港間發展的繁盛商品通路開始,說明沿著古蹟周邊的地勢與閩海關等標牌察看,順著當時沈船、天王澳補給與上燈塔的重新行走中,說明不同年代的風土,居然能成功巧妙縫合在同一處大地的奇妙。
其中東引世尾山位於知名國定古蹟東引島燈塔旁,是全馬祖最有歐洲風情的地方。2018年11月29日,馬祖地質公園通過縣政府審查,成為全國第一座法定地質公園。世尾山便以鄰近海邊的奇形怪石與燈塔古蹟的兼具自然人文地理特色,列入地質公園指定核心區一部份。
地質公園是馬祖地景保育的一大里程碑。經過專家、提報機關、審查機關、地主及相關村民的來回溝通協調,才在公有地設核心區為主的共識下成立。這些公有地一般是沒有土地爭議,軍方繼續編列營產或者已經移轉機關用地所留下的國有地。土地爭議一直是個馬祖版本的轉性正義難題,地質公園同樣面臨觸碰權屬未定私有地可能面臨被求償的窘境,不得不放棄一些名符其實的天涯海角秘境,但是被指定劃設公園的國有地,也有許多恰巧是不能耕作的懸崖峭壁,留下馬祖最原始海岸線的土地,成為最好的在地科學教育基地。
在億萬年前,馬祖經歷劇烈的地形抬升,東引也在這波造山運動中抬升。一億六千萬年前的陸地板塊碰撞擠壓,產生以矽為主的花崗岩。二氧化矽是石英的顏色,也就是白,如果參雜一點鐵鏽,則一片白色水墨中暈開一點花黃,也就是馬祖的石牆。但在東引,一場一億一千萬年前的錯動拉張結果,岩漿加入了鐵鎂為主的金屬成分,成為深暗的灰白——東引的顏色。
夏天八月,清水澳山頭上則會綻放著俗稱「毛蟹花」(mǎng-nga-hua)的紅花石蒜,其中紅花石蒜與換錦花雜交,又可按基因比例分為玫瑰石蒜與紅藍石蒜,後者正是東引特有種。在地方導遊中,常介紹此花又別名「彼岸花」,號稱「見花不見葉、見葉不見花」。其實,彼岸花的名稱來自與馬祖相近緯度的日本:日本前胡(防葵)、日本衛矛……,整座馬祖四鄉五島,除了石蒜,還有許多依託其溫帶的地理位置,繁衍著許多台灣境內僅存馬祖的物種。
這些來自日本、冠上日本的植物名稱,和來自福州的黃魚諺語,都說明列島各個中介大陸島嶼之間的地層植物與漁撈分佈特性。東引所代表的馬祖,說明身處北緯26度和歐亞大陸邊緣的國之北疆獨特風土,一直兀自獨立的存在。而當捕獲烏魚子的台灣漁船成群結隊出現,也說明海洋的無遠弗屆特質,一直是文化間激盪交融的包容平台。中介在大陸與海洋之間的邊界,正是理解馬祖的重要分析概念。馬祖人的認同如其地理位置,是在不斷的交互碰撞中形成產生。